一中附小  |  站内搜索  |  办公系统  |  资源下载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南充一中!
首页 > 新闻通知 > 教育新闻 > 正文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适应问题研究
2010-04-13 来源:南充一中 科室: 文章:佚名 摄影:佚名 审核: 编辑:佚名 点击:次 [打印]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适应问题研究


  一、引 言
  离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19世纪中期,美国只有5%的婚姻解体,而现在几乎50%的第一次婚姻最后以离婚而告终。1985年,我国的离婚率是 O.9‰,到2004年,我国的离婚率达到2.5‰。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子女将生活在父母离异后的单亲家庭中。而且,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异之后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有更多的攻击、冲动、反社会行为,他们与父母、同伴的关系存在更多的问题。因此,离异家庭子女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同时,离异家庭子女是否能顺利接纳并适应父母的离异,也成为教育工作者及离异家庭研究领域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
  二、研究背景
  国外关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适应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出各种观点和理论来解释离异家庭子女适应性问题产生的机制。如选择观点认为,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并不是父母离异本身造成的,其心理行为问题其实在父母离异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主要是受父母本身的特点、性格、婚姻不和谐等不良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压力释放观点认为,如果父母经常公开地敌视、互相辱骂,则父母离异可以使子女的紧张压力得到释放,因而促进子女在父母离异后的心理健康发展,相反,如果在家庭中持续冲突则不利于子女的健康发展。
  二是考察离异家庭子女的适应性问题的特点。离异家庭子女表现出诸多不良行为,如脾气暴躁、善于说谎等,他们的外部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子女。同时,离异家庭子女的人际关系也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甚至到成年之后,仍然表现出对父母的不信任,而且,对子女成年后建立自己的恋爱婚姻关系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是针对离异家庭及其子女进行干预研究,并积极采取许多干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如Wolchik等人发现,母亲课程、母子共同参与的活动能够降低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外部行为问题的水平,还能减少酗酒和其他药物滥用的数量。
  国内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研究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合作的项目,徐安琪、叶文振针对上海离异家庭子女的研究,吴承江等关于离异家庭子女认知能力的研究等。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我们发现仍有很多需要深入考察的问题。一是国际上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离异家庭子女适应性问题的可能原因,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寻更加合理的解释。 二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取得的成果是否同样适用于我国情况,需要我国研究者进一步去研究。三是我国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研究较少,而仅有的研究大多进行的是离异家庭与一般家庭的横断比较,缺乏从微观角度深层次的探讨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的机制问题。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说,离异家庭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比较他们与完整家庭子女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可以促进心理学、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使之更加完善理论阐释,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从实践方面来说,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和谐的家庭,离异家庭子女面对很多压力和问题,如何适应这些压力和问题会影响他们健康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而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关乎社会的未来,所以,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1)编制适合青少年个体适应和社会适应两个亚结构的适应问卷,探讨离异家庭子女适应性问题的特点;(2)探索离异家庭子女适应问题的中介因素;(3)从微观层次探讨离异家庭子女适应性问题的应对机制,即离异家庭子女应对方式、应对效能感与适应性问题及其内在关系;(4)对帮助离异家庭子女的有效途径进行初步探索和尝试。
  (二)研究工具与被试
  1.量表编制
  自编《青少年适应问卷》,问卷题目根据问卷维度设定,并参考现有相关问卷(如CBCL)初步编制,共84个题目,分为两个大部分,即个体适应分问卷和社会适应分问卷,其中个体适应分问卷包含四个维度:合群性/孤独、身体反应、情绪适宜性/焦虑、行为适应;社会适应分问卷包含四个维度:职业和工作能力、自律性、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经克隆巴赫(Cronbach’s a)一致性系数检验,总问卷的a系数为0.9186,个体适应分量表的a系数为0.8921,社会适应分量表的a系数为0.8324。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上一篇:课堂因结构和谐而精彩
下一篇:课程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