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附小  |  站内搜索  |  办公系统  |  资源下载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南充一中!
首页 > 新闻通知 > 教育新闻 > 正文

“从哪里来”聚焦青少年性教育:尴尬挥之不去
2012-12-06 来源:南充一中 科室: 文章:佚名 摄影:佚名 审核:  编辑:唐松 点击:次 [打印]

2012年11月29日09:45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李解
“你从哪里来”聚焦青少年性教育
 
“你从哪里来”聚焦青少年性教育:尴尬挥之不去
 
“你从哪里来”聚焦青少年性教育


  央视谈“性”,启蒙还是破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可能是哲学世界里的三个终极问题。不过作为孩子来说,或许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我从哪里来?”在“你幸福 吗?”这一调查之后,央视又推出了“我从哪里来”的新闻调查。 这也在网上引发了网友们的极大兴趣,各种神一样的回复充满了网络。除了这些神一样的回复,也有不少网友专家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制度。事实上,有一千个读 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央视谈性事件的背后,我们又该如何去解读?

  A 央视又现“神回复”

  “你幸福吗?”“我姓曾。”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在央视推出的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中,这段被网友称为“神回复”的对话火遍了整个互联网。

  最近,央视再一次推出了一个特别调查类的采访《我从哪里来》。

  据记者了解,此次《我从哪里来》与《幸福是什么》一样采取了“海量式采访”,受访者的出生年龄段从1940年到1990年都有,总受访人数达到了200多人。

  与宽泛的《幸福是什么》相比,《我从哪里来》则把提问的焦点聚合在“少儿性教育”上,而细心的网友们再一次发现了“神回复”:“洪水冲过来的”、“胳肢窝里掉出来的”、“回家问你妈去”……

  没有机会接受采访的网友们也不甘寂寞,在网上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回复:充话费送的、网上下载的、淘宝上买来的……

  不过在大多数人为此会心的微笑时,或许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央视此次大胆的谈及“少儿性教育”意味着什么?“少儿性教育”是否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自今年开始,央视接连出现的各种变化,又有着怎样的深意?这种变化,对于大众来说,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B 少儿性教育,挥之不去的尴尬

  “我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身体和异性的身体非常好奇,有时候甚至想看我的身体。”省城市民建东(化名)的女儿今年已经上初一了,但是回忆起女儿小时候,建东还是有些尴尬:“她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即‘我是从哪里来的’?”

  建东回忆,自己女儿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才五岁,这让他跟妻子非常尴尬:“没法跟孩子说清楚,但是又觉得如果我含含糊糊的糊弄过去也不好,毕竟这些事儿她早晚要知道的。”于是建东只能很含糊的对女儿解释说,女儿是从母亲肚子里生出来的。“还好那时候她小,没再多追问。”

  在看到央视播出“我从哪里来”的专题调查后,建东基本上是笑着看完的:“这些回答很有趣,基本上都是当年我父母对我回答的那一套。”但是笑完之 后建东又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大家是一代人骗一代人,基本上都是这么忽悠过去的,可是以后我女儿有了孩子再问,她又该怎么说?总不能永远这么尴尬的忽悠下 去。”

  事实上不仅仅是建东,大部分央视受调查者对孩子问出“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后,都采取了“忽悠”或者搪塞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据调查数据显示, 此次央视的“我从哪里来”专题,总共采访了200多名普通市民,受访者年龄涵盖了1940年到1990年,但是85%的受访者表示,当孩子问出这个问题 时,自己会用“捡来”的作为回答,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当自己被孩子问到这个问题后,会觉得非常尴尬,无法回答。

  C 与其遮掩,不如直说

  一年多以前,山东省性学会秘书长孟彦也曾遇到这样的尴尬,当时四岁的儿子忽然有一天问孟彦说:“爸爸,我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孩子问这个问题 我不惊讶,因为有数据显示,一般孩子在3到5岁的时候,是一个知识爆炸期,外界涌入的大量知识让他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尤其是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好 奇。”但是孟彦还是稍微犹豫了一下,随后坦然的告诉孩子说:“你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爸爸妈妈相爱了,就有了你。随着你不断地长大,以后很多事情爸爸会 慢慢的告诉你。”

  小时候的孟彦,也曾问过父母这样的问题,当时父母的回答也是“捡来的”:“我隐约记得当时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然后再问,他们就不回答了,这就 让我更好奇了。”因此,当儿子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孟彦很明白,如果自己像父母那样敷衍含糊的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让孩子更好奇:“所以我就坦然的告诉他,你 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至于爱情为什么会有结晶,爱情是什么,我也会慢慢的告诉你。”

  在孟彦看来,如今成人们用“捡来的”一类的答案来糊弄孩子,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种心灵上的创伤:“你越遮掩这些问题,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好奇 心,即使这个年龄段能够压制好奇心,但是疑问会始终埋在他的心底,等他长大了,反而会对‘性’更加好奇,因此还不如现在就告诉他,你是爱情的结晶,让他们 逐渐的了解他们应该知道的东西。”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或许都会有一些傻傻的困惑:为什么都是去上厕所,男孩子可以站着撒尿,而女孩子却要蹲着撒尿呢?为什么女孩子可以穿裙子,而男孩子却不能呢?为什么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身体不一样呢?这些困惑也往往困扰着孩子们。

  在孟彦看来,央视如今的“我从哪里来”的报道,实际上也是在给家长们做一个提醒:“让更多的人开始重视少儿性教育,有资料表示,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对性有一种好奇,但是这些年来,我们的性教育,尤其是少儿性教育,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据了解,其实在不少国家,已经开始针对少儿进行性教育,例如荷兰,孩子六岁的时候就能够接受到性教育,而英国则出版了供五岁孩子阅读的性教育连环画册,其火爆程度堪比情色文学。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青春期的孩子对‘性’非常好奇,其实我觉得这种好奇也源于我们在少儿时期对孩子的一种含糊,假如孩子从小就接受正确的性教育,可能到了青春期他们对于性不会像现在这么好奇。”孟彦表示。

  孟彦的观点并非虚言,曾有资料表明,荷兰的法律规定,12岁以上的青少年即可合法发生性行为,但是在欧洲国家中,荷兰青少年未婚怀孕的比率是最 低的,青少年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也是最晚的。“我觉得这跟荷兰的孩子从小就接受正确的性教育有关,性对他们而言不神秘了,也就没必要去尝试了。” 而反观国内,缺乏正确的性教育的孩子们近年来屡屡出现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性行为,甚至还在网络上爆出少年性爱门、艳照门等事件。

  D 第一传媒悄然变身

  如果说孟彦从科学角度解释了“央视谈性”的意义,那么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理论专业的教授常庆则通过“我从哪里来”这一栏目看到了中国第一大 传媒平台正在悄然的改变自己的风格。“不管是‘我从哪里来’,还是‘你幸福吗?’这些调查栏目的出现,其实正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作为中国第一大传媒平台 的央视,正在悄悄的放下架子,真正的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常庆这样对记者说。

  事实上,不管是“你幸福吗”还是“我从哪里来”,这些调查类栏目在央视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大部分网友的关注,其中不少网友认为,央视的做法“非 常出乎意料”,“比如说‘你幸福吗’,有受访者就回答‘我姓曾’。如果这种回答放到以前来看,可能是不会被播出的,但是现在却播出来了,这就是一种改 变。”在常庆看来,如今央视正在悄然的转变自己的风格:“以前我们一说央视的新闻联播,央视的新闻报道,会觉得它是在说教,但是现在这些节目的出现让我们 觉得,央视不再说教了,它正在逐渐的贴近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去表现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至少它把大众内心的感受,正逐渐的融入到新闻中来。”

  而这种变革在许多传媒研究者看来,似乎也是势在必行,“如今社会的传播媒介类型,主要以网络为主,网络传媒已经崛起,与央视有了分庭抗礼的态 势,而这也许是让央视主动改变的一个原因,因为如果不改变的话,可能会逐渐的失去观众。”尽管在常庆看来,“你幸福吗”、“我从哪里来”等话题也许在设计 上存在一定问题,但是这却起到了吸引受众的效果:“至少大家愿意因为你的这个话题,多看一会你的节目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节目上有所改变,在采访形式上央视也在进行大胆的变革。据了解,不管是“你幸福吗”还是“我从哪里来”,都采用了“海量采访”的形式,即由央视记者和各地省市电视台记者,对大众进行大量的采访,然后由央视统一对采访内容进行统筹安排。

  而央视对于海量采访提出的要求则是“真实”,一名参与了“你幸福吗”的央视记者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节目可能没把拍摄内容全部播出,但播出的 都是真实的。不管是姓曾,还是耳聋,都是原汁原味的。”“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个‘海采’要突出的就是从个人角度来解读问题。”在看到“你幸福吗”的采访 后,常庆联想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先锋纪录片:“比如说《北京的风很大》,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很多人,让他们谈谈北京的风有多大。如今央视也在借 鉴这样的手法来进行采访,可以让新闻更加的客观和准确。”而同时,这也是央视在用另一种方式来扩大大众的表达空间:“从传媒学角度上来说,海量采访一般不 会用到一些硬新闻事件中去,只是作为某一话题性新闻事件的补充。但是现在看来,央视这么做,其实是突出民意和内容的丰富性,呈现不同观点,给予群众表达的 空间,体现公众的参与。这一点是很难得的。”(记者李解)

上一篇:教育部:体育不计入高考 体质测试为改革突破口
下一篇:青春期的懵懂:揭秘中学生恋情的五大特征